Top
首页 > 快讯 >

瑞银:中国2022年财富跌幅低于美日 未来五年全球财富将增长38%

发布时间:2023-08-15 20:29:43       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
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


(资料图)

自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以来,二者的合作日渐增多。8月15日,瑞士信贷和瑞银联合发布《2023年全球财富报告》,报告指出,未来五年全球财富将增长38%,到2027年,全球财富总额将达到629万亿美元。
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2022年全球财富自2008年以来出现首次下滑。

报告显示,以当前名义美元计算,截至2022年底,私人净财富减少了11.3万亿美元(–2.4%),总额为454.4万亿美元。成年人口人均财富减少了3,198美元(–3.6%),人均为84,718美元。美元兑多个货币升值是导致财富减少的主要原因。

相较而言,金融资产价值下跌对2022年财富下滑影响较大,非金融资产(主要是房地产)在利率迅速上升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坚挺。

北美欧洲财富下滑最严重

分地区来看,报告显示全球财富下滑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等较为富裕的地区,这些地区的财富合计减少了10.9万亿美元。亚太区财富减少了2.1万亿美元。拉丁美洲则一枝独秀,财富总额增加了2.4万亿美元。当地货币兑美元平均6%的升值对此颇有助益。

按市场计算,2022年财富跌幅最大的是美国,其次是日本、中国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财富增幅最大的是俄罗斯、墨西哥、印度和巴西。

以成年人口人均财富衡量,瑞士继续高居榜首,其次是美国、中国香港、澳大利亚和丹麦,但与2021年相比,财富平均值大幅下降。

以财富中位数衡量,比利时位居各市场之首,其次是澳大利亚、中国香港、新西兰和丹麦。

以成年人口人均财富衡量,瑞士继续高居榜首,其次是美国、中国香港、澳大利亚和丹麦,但与2021年相比,财富平均值大幅下降。

以财富中位数衡量,比利时位居各市场之首,其次是澳大利亚、中国香港、新西兰和丹麦。

具体到不同人群,在美国和加拿大,X世代和千禧一代2022年的财富状况依然相对更好,但也出现了整体财富下滑的情况。从不同族裔来看,2022年美国非西班牙裔高加索人种的财富有所减少,而非洲裔美国人的财富基本没有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。相比之下,拉美裔美国人的财富在2022年增长了9.5%,这得益于其持有的资产中住房所占比例要高于金融资产。

财富差距缩小

财富总额减少的同时,2022年整体财富不平等程度也有所下降,全球前1%的超富裕阶层的财富占比下降至44.5%。2022年,全球有5,940万百万富豪(以美元计算),人数较前一年减少了350万。这一数字包括了440万 “通货膨胀造就的百万富豪”,如果根据2022年的通货膨胀率对计算门槛进行调整,这部分人将无缘跻身 “百万富豪” 之列。

报告认为,在考察普通人财富状况时,全球财富中位数可能是一项更有意义的指标。2022年,全球财富中位数提高了3%,而成年人口人均财富却减少了3.6%。从全球来看,财富中位数在本世纪增长了五倍,速度接近成年人口人均财富增长速度的两倍,这主要由于中国的财富快速增长。

未来五年全球财富将增长38%

报告预测,未来五年全球财富将增长38%,到2027年,总额将达到629万亿美元。中等收入市场将成为引领全球财富增长趋势的主要动力。据报告估计,到2027年,成年人口人均财富将达到110,270美元,全球将有8,600万位百万富豪,超高净值人士(UHNWI)数量或将增加至372,000人。

瑞士信贷欧洲、中东和非洲地区首席投资总监及全球经济与研究部主管Nannette Hechler-Fayd’herbe表示:“事实表明,财富演变在新冠疫情期间显示出了一定的韧性,甚至在2021年实现了创纪录的财富增长。但受通胀、利率上升和货币贬值的影响,这一势头在2022年发生了逆转。未来五年,我们预计全球财富将增长38%,到2027年,总额将达到629万亿美元,成年人口人均财富预计将增长30%,达到110,270美元。 此外,我们预计,未来五年百万富豪数量将显著增加,人数将达到8,600万,超高净值人士数量将达到37.2万。”

经济学家及《2023年全球财富报告》作者Anthony Shorrocks指出:“高通胀加上美元兑多个货币升值是导致2022年财富下滑的主要原因。如果汇率仍维持在2021年水平,2022年全球财富总额将增加3.4%,成年人口人均财富将增加2.2%。但即便以固定汇率计算,去年仍是2008年以来财富增长最慢的一年。假定维持汇率不变,并计入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,2022年财富实际下降幅度将扩大到2.6%。大部分财富下滑源于金融资产价值下跌,相比之下,非金融资产(主要是房地产)在利率迅速上升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坚挺。然而,如果房价因利率上升而回落,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对于财富增减的相对贡献可能会在2023年发生逆转。

相关新闻

热点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