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逃,它追,它插翅难飞
是谁?敢公然吃保护动物长江刀鱼?
原来是它——保护动物江豚!
(资料图)
不久前
有摄影爱好者在长江镇江段
拍摄到江豚捕食刀鱼的画面
而这俩稀客同框“打架”的罕见场面
充分证明了
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
内容回顾
不久前,有摄影爱好者在长江镇江段拍摄到江豚捕食刀鱼的画面。
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而2019年前,刀鱼数量也极其稀少,濒临灭绝。两位稀客同框“打架”实在“罕见”。
从之前的“化工围江”到如今的一江清水、两岸葱绿,长江江苏段经过这几年大力度地保护、治理、修复,可以说发生了“沧桑巨变”,再加上“十年禁渔”的加持,鱼跃鸟飞已是寻常。
最新数据显示,江苏记录物种数达6903种,其中长江沿线4124种,占全省总数的近60%,微笑天使逐浪长江,桃花水母重现太湖,勺嘴鹬栖息沿海湿地……生灵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江苏的生态环境打call!
近些年,凭借着各地各部门的持续努力,江苏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,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现身江苏,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持续“增厚”。
同样在不久前,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怀孕江豚顺利产仔,才出生几天的小江豚肤色黝黑,正在“妈妈”的带领下畅游长江,累了就趴在“妈妈”背上歇息,模样憨态可掬。
江苏不仅是经济强省、文化名省,更是生态环境保护、生物多样性保护大省。水系、平原、滩涂与海洋在江苏交织交汇,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仅孕育人杰地灵,也滋养了丰富繁多的神奇“精灵”。最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显示,全省共记录到物种数6903种,东方白鹳、黑脸琵鹭、黄胸鹀等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物种频繁现身,成为江苏自然生态质量改善的鲜明写照,同时,江苏还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1个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8个,数量位居前列。
守护万物共生的美丽家园,江苏的秘诀是什么?有三大关键词可以概括——守护、扩大、转化。
——守护。近年来,江苏探索建设生物多样性法治体系,出台了《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》等纲领性文件,并且在全国率先印发《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》,将全省22.49%的陆域面积划定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严格保护起来。同时,还出台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,明确6大类禁止、限制行为,强化了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监管。
——扩大。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,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创新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和生态岛试验区建设,营造野生生物迁徙移动的加油驿站和安居乐业的栖息家园。其中,生态岛试验区是我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创新,我省在“四带三区多点”自然生态保护总体布局上,设计了38个关键节点,将建设若干生态岛试验区,为生物栖息、繁衍、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生态通道。
——转化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引导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的地方,加快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多元化路径转化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,将省级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与各地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保护情况挂钩,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受益、让使用生态环境的人付费、让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赔偿。
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,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,更是构建这颗美丽星球的重要部分。虽然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向好,但仍需要与时俱进、创新发展,让蓝色星球上的每个物种都能畅快生活。